刚刚步入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便按计划下达重手,对印度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并放出风声,不排除后续追加更严厉制裁的可能。尽管此前印度方面反复与美方磋商试图缓解局势,但最终仍未能阻止这场“关税风暴”如期而至。消息公布后,印度国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卢比汇率迅速走低,股指连续两日跳水,市场情绪一度跌至冰点。
面对美方挑起的贸易对抗,印度总理莫迪的反应相当强硬。就在美方宣布加税的第二天,莫迪政府表态,将继续履行与俄罗斯之间的长期能源合作协议,坚持从俄方大规模采购石油。这个动作,等于公开打了特朗普此前在社交平台上高调渲染的“印度屈服论”一记响亮的耳光。
表面是贸易,实质是地缘对赌
从数据来看,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总额高达1288亿美元,印度对美顺差达到458亿美元。特朗普政府长期指责印度是全球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认为美方在双边贸易中“吃亏”。但若仅仅将此次摩擦视作“关税报复”,未免太过肤浅。
实际上,特朗普政府这一轮制裁的核心诉求远不止贸易平衡,而是意图以关税作为政治施压手段,迫使印度在两个极其敏感的领域做出妥协——一是全面开放本国的农业与乳制品市场,二是切断与俄罗斯在能源和军工领域的深度合作。
美国的算盘很清楚:借经济杠杆,撬动印度在全球战略板块上的站位,达到一石二鸟的地缘目标。然而,莫迪政府此次之所以毫不妥协,是因为华盛顿提出的两项要求,都精准踩到了印度的战略命门。
能源与军备,印度无法割舍的“命脉”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向印度提供大规模打折原油成为后者控制通胀、稳住经济的关键支柱。据公开数据显示,印度目前每日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超200万桶,高峰时俄油占据其总进口量的40%。放弃俄罗斯意味着重构整个能源采购体系,不仅成本暴涨,更可能引发国内物价新一轮暴走。
更不容忽视的是军备依赖。长期以来,印度军队超过六成的主战装备源自俄罗斯,涵盖空军战斗机、陆军主战坦克、导弹系统等多个核心领域。这种体系性依赖不是三言两语能割舍的,哪怕有意转向西方,时间、资金、技术替代都需数十年积累。
特朗普一句“必须断绝与俄罗斯合作”,听起来简单,实则是要莫迪赌上国家安全体系的完整性去换取美方的好脸色,这种交易对于任何一个有战略判断的国家领导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取消F-35采购,莫迪反击精准打击美国要害
面对压力,莫迪并非一味强硬抗议,而是选了一记极具实效的“组合拳”进行回应:印度国防部正式叫停与美国的F-35战机采购谈判。这一决定影响深远。
F-35不仅是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项目,更被视作华盛顿用来绑定盟友的“技术枷锁”。一旦采购,不仅意味着印度在后勤维护和作战体系上需高度依赖美国,还会长期受制于其技术出口许可和军控机制。
莫迪选择叫停谈判,同时释放“更倾向联合开发和本地制造”的信号,看似保守,实则传达出印度不愿在军事自主性上交出钥匙的坚定态度。这一举动正中美国软肋,让特朗普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印施压的成本与回报。
印度外交的尴尬:没有根基的平衡术终将崩塌
从冷战后期起,印度就不断尝试在世界两极之间施展所谓“战略自主”。在美国与中国、俄罗斯之间反复左右试探,时而靠近西方,时而向中俄示好。但随着国际格局愈发对抗化,这种“骑墙而行”的策略正越来越难为继。
例如,在金砖国家内部,印度往往在金融合作与本币结算议题上持保留态度,成了阻碍机制深化的“绊脚石”;在上合组织中,它又频繁挑动反恐议题,刻意避谈区域一体化和经贸合作。这种在多边平台上“拖后腿”的行为,早已让不少伙伴国心生警惕,削弱了印度在大国框架下的“可信度”。
而在对华关系上,印度一边高调配合美国“印太战略”部署,在边境强化军力对峙,一边又希望借助放宽签证、重启经济对话吸引中国投资。在国防部长辛格提出“永久解决边境问题”时,中方仅以“注意到有关表态”轻描淡写地回应。印方一厢情愿的善意,在北京眼中不过是战术性姿态,不具备可信的战略基础。
莫迪的进退两难:强硬反击背后,是战略退路的紧缩
表面看,莫迪这一次敢于顶住压力,是一次罕见的强势回击。但进一步观察不难发现,这种反击背后其实是一种“破釜沉舟”式的冒险选择。
美国制裁加码、俄罗斯前景不明、中印关系胶着、东盟国家保持距离,印度正在一步步滑向战略孤立的边缘。原本想左右逢源、两头讨好,却终究因缺乏稳定的战略支点,被动变成了困局。
而特朗普的“关税刀锋”也正是冲着印度这种“动摇不定”的战略角色来的。对于一贯讲究可控与可预期的华盛顿而言,一个不站队、又不听话的伙伴,只会变成难以信赖的变数。印度在美国战略中的优先级,正悄然下调。
这场博弈的代价,或许不止是关税
回到这场特朗普与莫迪之间的较量,其结果已经远远超出关税层面的经济较劲,更像是一场战略信任的投票。
特朗普正在用实际行动惩罚那些“不站稳队伍”的“摇摆国家”,而莫迪则试图在保住国内基本盘的同时,挣脱外部战略牵制。但这场脱钩与反脱钩、绑定与挣脱的拉锯战,最终可能让印度失去两边的信任。
从这场交锋中可以看出,印度试图塑造的“平衡大国”角色,正在失去可持续性。当华盛顿不再容忍“模棱两可”,而东方伙伴又难以给予全然托付,印度或许正悄然逼近一条战略孤立的边界线。
真正危险的,不是关税,也不是军售谈崩,而是印度正逐步失去其在全球棋局中能够谈判、斡旋、换筹码的空间。这才是莫迪政府此轮博弈最值得警惕的深层危机。
联丰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